找到相关内容12964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“实践

    ,文字看得多,在事理无法圆融时自会苦闷,挣扎不已。此乃仅明理而不实践之故。如放宽心胸,该作的放手去作,该舍的毅然舍下,岂有时间浪费在无谓的苦闷中呢?”   某社会工作者感叹世道日非,人心不古。  ...问题,正是激励我们非得去从事一番作为不可的力量,也是召唤我们该积极服务众生、实践理想的好机缘。”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证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314103335.html
  • 实践与现观

    实践与现观  唐仲容   佛教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以实践为中心的。不过实践这个名称在佛学上叫做业。实践是思想、言语、行动的总和,佛学上的业是身口意的总和。实践的力量叫做业力;实践的因果关系叫做业感缘起;属于私人的个别实践叫做别业;属于集体的共同实践叫做共业;自他两利的、有崇高意义的实践叫做善业或净业;自他两害的、无价值无意义的实践叫做恶业。恶业或染业能发生种种不良影响,招致痛苦,使社会堕落,造成整个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750415.html
  • 实践八正道

    不会盲修瞎行,徒劳无功。   说到八正道,非仅限于小乘人修的,因为八正道有世间和出世间两方面:依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,将可成为善人君子,依出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,将可获得生命的解脱,也即是小乘的最高果位,...理想,凡人应该有此正欲理想,依著目标去做。唯事先须正确思考,精密计划,立定意向,才能实践理想,做到成功。至于正思惟又名正志,如经所云:‘正志是分别、自决、意解、数计、立意。’这是说明正志的意思。也即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840473.html
  • 唯识学的实践

    唯识学的实践 叶少勇   了解了唯识与三性,可以说已经基本把唯识学的理论框架概括了,可是唯识学不单是一门理论,更是一个实践体系。  现在佛教内部流行一个趋势,就是强调实修而贬低理论,好像谁...,就不可能落实到修行实践上。缺乏明晰的理论思维,仅靠体验或是情感的信,认识肯定很模糊,信心就不会坚定,稍遇挫折就会动摇,难怪竟然有—些佛弟子跟着“法轮功”跑了。信佛不是相信佛的法力无边、有求必应,而是...

    叶少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653308.html
  • 怎样实践佛法?

    实践。有的还曲解“本来是佛,不属修证”的说法,认为修行证果是不必要的,因此终日闲散,任情放逸,自以为随缘自在,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,却没有抵抗和化除的办法。第二、虽已肯发心实践,却不明修持的道理,仍处处...,求法无量,痛苦如昨!于是很多的人因久无消息,自怨业障深重,以为终身无望,从此萎靡不振,退失初心。   我们如果根据上述一些例子,来作一下主观上的分析,那末第一种人是由于不知实践的重要,第二种人是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徐恒志|佛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2204412652.html
  • 怎样实践佛法?

    认真严肃的态度来躬行实践。有的还曲解“本来是佛,不属修证”的说法,认为修行证果是不必要的,因此终日闲散,任情放逸,自以为随缘自在,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,却没有抵抗和化除的办法。第二、虽已肯发心实践,却...往往学佛十年,烦恼依旧,求法无量,痛苦如昨!于是很多的人因久无消息,自怨业障深重,以为终身无望,从此萎靡不振,退失初心。  我们如果根据上述一些例子,来作一下主观上的分析,那末第一种人是由于不知实践的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943958.html
  • 如何实践布施行门

    如何实践布施行门   文/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昙法师  大部分的学佛者都能了解布施的重要性,并将之视为行菩萨道的必修课程。但是,倘使论到要具体地实践时,却又裹足不前。这一方面是内心缺乏...萌芽。体知财物无常如添加养分肥料,能使布施功德迅速茁壮。消减悭贪恶习,如除蠹害之虫而令实践布施无有障碍。若更发长远心,耕耘培育布施之果,将可让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的第一念就是布施。 ...

    见昙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547296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实践

    叶”。  为什么49年之间,佛陀无法将他欲传达给弟子及后世的教法悉数道尽呢?一个原因可能是佛法浩瀚如海,岂是一生一世所能道尽。甚且究竟之法毕竟无法言诠,心识及情感的彻底觉醒,必须依靠精神之直观及实践之...实践;透过实践,才能真正悟入生命的底层,深化人格的修持,提升精神的境界,彻悟永恒智慧的究竟,并将抽象的佛教思维具体化。  为佛教、为众生——佛弟子的社会责任  佛教在中国传播一千多年之后,发展出无比恢弘...

    何日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4239332.html
  • 佛教的实践方法

    佛教的实践方法  释尊教诲的方法论与其宗旨完全一致。最具吸引力的一个特点是强调依靠自力,这与其心理上的定位密切相关。对释尊来说,解脱的关键是净智与正见,因此他反对那种众生可望依靠外力而获得解脱的说法...顺从和绝对的信任。他请求求道者研究他的教诲,并根据自己的理性和智力来判断这些教诲。佛法或佛教是经验性的,只有通过实践和证悟获得,而不是仅仅要人相信的口头教义。要是有人一旦开始身体力行,他将感受到不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1756922.html
  • 格鲁派教义之实践

    格鲁派教义之实践  格鲁派之祖师——宗喀巴大师在其著作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会一再强调“闻”与“思”是最好之修行。当达到“由闻生慧”之阶段时,“思”就是最好的修行。总之,“闻”与“思”亦属于“修”。  佛陀虽言八万四千法门,但无一法可以舍弃,皆是所修之内容。要达到此认知,必须透过广闻及广泛地思惟,这在《广论》中亦有阐明。且最终之证悟不仅要将一切佛典的内容,用在自己之修行上,即使是一座间、甚至只是修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2659472.html